時間:2023-02-01 05:42:10編輯:未知
1、古人對熊、虎等猛獸有崇拜心理,在布上畫熊和虎,祈求祥瑞護佑,這就成了旗。不僅如此,古人將一些特殊符號畫在布條上,此為幟。在《墨子》中,兩者合二為一,首見“旗幟”一詞。在沒有社交軟件的古代,豎立在桿子上的旗幟,是體現等級、顯示位置和通信聯絡的神器,受到了封建統治者的重視,在大軍中廣泛使用。
2、公元前204年,為鞏固側翼,韓信率數萬漢軍背水結陣,與二十萬趙軍在井陘對峙。二千漢軍伏兵乘趙軍輕敵出擊之機,攻占趙軍大營,“拔趙幟,立漢赤幟”。趙軍發現大營被踹,心無斗志,全軍覆沒,“背水一戰”由此而來。此戰中,軍旗的重要性體現得淋漓盡致。
3、相對于兵器甲胄,古代軍旗熱度不高,粉絲不多。軍旗沒有兵器剛強鋒利,也沒有甲胄避銳護體,但它是國家意志的體現,是民族尊嚴的代表,是大軍靈魂的體現。在大軍中,兵器甲胄是攻堅克難的硬件,軍旗是使命必達的軟件。裝備和意志的結合,軟硬兼施,才是打好仗、打贏仗的保證,如今,大軍的武器早已更新換代,鳥槍換炮,可軍旗的精神內核不但沒有變化,反而發揚光大,激勵著大軍從勝利走向勝利。